西安交大二附院血管外科马建仓教授参与编写讨论的《下肢动脉疾病腔内减容规划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(2024版)》于2024年12月22日在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》正式发布!该共识不仅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临床参考价值,更标志着我国血管外科在腔内减容领域的重要进展,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开创意义!
下肢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类别,也被称为外周动脉疾病,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,是一种由于脂肪、胆固醇、钙和其他物质在动脉壁内沉积,形成斑块,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。随着目前社会老龄化、三高人群的增多,发病率逐渐上升,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%至20%之间,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。因为吸烟、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胆固醇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。
下肢动脉疾病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,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,但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:1、间歇性跛行,是最常见的症状。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,休息后可缓解。疼痛的部位通常与狭窄或闭塞的动脉部位相关。2、下肢功能下降:即使无症状,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下肢功能下降的情况。3、皮肤变化: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者下肢的皮肤可能出现苍白、发凉、麻木或感觉异常等症状。4、在严重的情况下,还可能出现溃疡或坏死,有截肢的风险。下肢动脉疾病在以往的经验中治疗方法包括,药物治疗、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,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。
(血管外科)